close

根據:六度分隔理論(由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米爾葛籣Stanley Milgram20世紀60年代最先提出。簡單地說,六度分隔理論認為在人際脈絡中,要結識任何一位陌生的朋友,這中間最多只要通過六個朋友就能達到目的。這個看似非常簡單卻又很玄妙的理論引起了數學家、物理學家和電腦科學家的關注,他們紛紛投入研究,結果發現世界上許多其他的網路也有極相似的六度分隔結構,如經濟活動中的商業聯繫網路結構、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結構,甚至人類腦神經元結構,以及細胞內的分子交互作用網路結構。)之前看了這個理論,沒什麼特別的感覺。

 

但是在部落格,網誌,新聞台氾濫到不行之際;其中好友連結功能讓我見識到該理論之可能性。世界或許就是那麼小;或是緣份就是這麼巧吧!我對著國中同學有著高度信心的期許。必成國家未來棟樑(或棟樑的蛀蟲?)所以感覺到國中同學能相聚;真是令人期待又害怕地情緒,就像事過境遷後和初戀情人見面一樣;見到他過的更好就證明當初她選擇的是如此的正確;如果對方太過於落魄,就感到自以當初眼光「不過是如此」。

 

如此矛盾與猶疑,緊張與不安複雜的情緒中呢。離上次返家,已是一個半月前的事了!每次回去都有一種冷寂落寞之感,見不到什麼年輕人。熟識的寥寥無幾,從幼稚園到高中都在家鄉成長。理當不熟也該見過面吧。如果同學相聚,聊聊天應該是很棒的事,然後應該會說:「你一點都沒變嘛!」像7月參加三等特考一樣,遇到同學竟說:哇!你這件衣服穿了一年都沒換喔?;和高中同學在淡水漁人碼頭見面,近3年未見應該很生疏,不知該說什麼?後來才發現,原來大家都沒有變。或是都變了! 法國的諺語說: 當鴿子與烏鴉結成夥伴時,雖然牠的翅膀還是白白的,但牠的心卻漸漸變為黑的了 對了!或許都沒變了!或都變了! 或許是在看不見的地方,變、不變、不變、變。 期待的同學聚會根據:六度分隔理論,原來,分離了卻還是那麼地近!

 

所以更該相聚吧!特別是聽聞到許多同學都已為人父母,必定有更多的人生經驗或感受;期待其分享與指導,雖然不克到來的機率很高,但卻很期待地。大家來聚聚吧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undove 的頭像
    fundove

    呷粉鳥的頭路!

    fundov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